当前日期: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日博365备用网站 >> 视察调研 >> 视察报告 >> 文章正文
视察报告
政协海口市委员会关于报送《我市滨江滨海规划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的报告
作者: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2017/11/10
市委:
  按照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琦对我市打造国际化滨江滨海花园城市以及城市更新工作的指示要求,9月7日上午,市政协王云霞主席率政协委员及相关职能部门对我市滨江滨海和美舍河两岸规划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视察。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呈上,以供参考。
  政协海口市委员会
  2017年9月30日
  关于我市滨江滨海规划建设情况的
  视察报告
  按照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琦对我市打造国际化滨江滨海花园城市以及城市更新工作的指示要求,9月7日上午,市政协王云霞主席率政协委员及相关职能部门对我市滨江滨海和美舍河两岸规划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视察。市政协副主席王传荣、李顺华,各区分管领导,市规划、园林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及中规院相关专家参加了此次视察活动。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规划进展情况
  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海口市规划局本着“生态立市、产业引导、完善城市功能、打造滨海特色”的指导原则,相继开展了《海口市南渡江两岸空间管控规划》、南渡江(海口段)概念性设计国际竞赛、海口市新海港片区概念规划国际竞赛等多项涉及滨江滨海的专项规划。海口市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构建“一江两岸、东西双港驱动、南北协调发展”城市发展新格局的新思路,对我市滨江滨海区域的规划建设提出了新的指引和要求。如何通过有序推进南渡江沿岸开发,加快东海岸江东片区、海口桂林洋经济开发区建设,积极推动西海岸片区加快发展,打造具有热带滨江滨海特色的城市风貌,建设国际化滨江滨海花园城市,成为了我市规划部门重点研究的课题。为做好海口建设国际化滨江滨海花园城市的顶层设计,深化融合“多规合一”的空间布局,统筹指引海口近期行动, 2017年8月,海口市规划局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专家团队开始对我市滨江滨海区域进行全面规划,编制《海口滨江滨海专项规划》,同时组织四个区、发改、海洋、环保、国土等部门召开研讨会,听取各部门对规划的意见和建议。经过1个多月的紧张工作,现该专项规划的初步方案思路已完成,并向市政府专题汇报,规划编制进展顺利。根据工作计划,《海口滨江滨海专项规划》9月中旬将形成中期汇报成果,10月1日在新海港展示厅展示滨江滨海沙盘,10月中旬形成评审成果,12月底前按程序完成专家评审、公示、报批等工作。
  二、方案初步思路
  1、规划范围
  《海口滨江滨海专项规划》规划范围沿海沿南渡江呈T型,总体沿海岸线向陆地约1-3公里,沿南渡江两岸各约1-2公里。规划面积约578平方公里,其中城区段约380平方公里,城乡段约198平方公里。
  2、规划思路
  规划方案强调资源整合与区域统筹,从大生态、大战略、大布局中谋划海口市未来战略空间格局。划定滨江滨海沿线重点控制区与海澄文滨海协调区两个层次,同时统筹考虑与澄迈老城与文昌木兰湾的对接协调。在对现状存量、增量空间的细致梳理基础上,以生态结构为先导,承载战略功能布局。
  规划提出,要以高标准生态网络建设为前提,突出“山、水、林、田、湖、海”要素体系,构建“一脉、八廊、多园、多网”的大生态结构;以高度可达的滨水场所塑造为重点,构建多元文化特色风貌区与文旅融合特色绿道,形成水滨和谐的标志物体系与天际线脉络;以低冲击技术构建自然海绵系统,形成雨洪潮汐调蓄安全空间;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总纲,从国家担当、南海担当、省会担当谋划滨江滨海大战略定位,建设面向“一带一路”、衔接大南海、北部湾、粤港澳的枢纽门户,琼桂粤现代旅游消费中心、海澄文综合服务与经济发展中心,联动东南亚的现代服务新高地、琼桂粤生态服务供给新高地、海南经济特区新一轮开放新高地。
  规划提出,要整体形成“一江两岸、六大版块、两型网络”的空间结构;要突出要素跨界创新,在主城区段搭建九大协同发展平台。
  三、存在主要问题
  目前,我市部分滨江滨海区域的规划建设已初步成形,但也有部分局域尚未开发,待开发区域主要集中于南渡江两岸、东海岸和新海港及南部区域,预判有5712.27公顷可进行优化提质,其中控规未出让用地4015.6公顷,村庄用地(控规规划为建设用地)791.06公顷,棚改用地905.61公顷。现阶段滨江滨海规划建设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发展思路有待统筹。从既有规划拼合来看,滨海地区各功能片区同质化发展倾向明显。南渡江沿线各乡镇产业发展及规划品质低、定位模糊、联动性差。重点地区建设亟待整合。江东地区、新埠岛入海口周边等地区各类、各层次规划较多,需结合新形势、新问题分类统筹。
  2、生态安全风险较大:南渡江上游松涛水库以区域常年水质可达二类标准,下至海口市段三类标准,海口城区入海处存在污染,水质在四类以下。挖砂和排污导致南渡江部分河段水质恶化,环境污染。水源保护区污染风险加大。
  3、滨水空间品质较低。现状滩涂不连续,堤外绿地被停车占据,司马坡岛的开发对未来生态造成极大的威胁隐患。城市与南渡江主要被堤顶路及车行道路所隔离,使得江滩可达性及使用性降低。滨水形象特征不显。沿江东岸多为凌乱村庄建设,西岸居住城市天际线无韵律感,江面桥梁造型缺乏特色。
  4、特色资源利用不足:南渡江沿线有老铁桥、旧州古文化遗址、三十六曲溪等诸多历史文化及生态景观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历史文脉待挖掘。
  5、防灾能力有待加强。南渡江城市段东岸以50年一遇防洪堤为主,以西以100年一遇防洪堤为主。南部上游地区以20年一遇堤防为主。
  6、开发实施成本日益加大。在江东地区现状村庄密布,易开发、低成本的空置地较少。
  四、建议和意见
  在听取中规院方面对我市滨江滨海规划情况和存在问题的介绍后,结合西海岸带状公园和滨江西路两个考察点及考察沿线规划建设情况,委员们对我市滨江滨海规划建设工作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1、建议尽快设立专门的滨江滨海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协调机构(“滨江滨海办”)和滨江滨海开发建设公司,专项负责滨江滨海规划、策划、招商、管理等工作的决策部署、工作指导、统筹协调、整体安排、督促落实,统筹滨江滨海区域的规划编制、产业发展、用地开发等。
  2、加强规划的整体统筹,以产业发展为引导,结合滨江滨海专项规划中划定的“六大功能版块”及“十二大战略平台”,划定开发实施单元,避免各功能片区同质化发展,并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制定分区域的实施计划,既体现“珍珠成串”的连续延展效果,又突出不同区域的鲜明个性特征。

  3、在滨水区域开发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生态保护,特别是滨水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河流生态环境的改善,把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作为首要任务。要加强海上规划,杜绝人工填岛,保护沿岸海洋环境;河岸建设采用自然岸线或生态岸线,通过水生植物的净化功能来改善水质;通过重构、园林护堤及生态修复等多种技术,恢复水系的生态系统等。
  4、强化城市设计和管控,打造特色滨江滨海风貌。可参照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如新加坡河两岸的城市设计,将滨水建筑、设施和水景观有机结合,同时通过注重城市设计尺度的把握、注重实(建筑)与虚(空间)并重,形成风格统一、错落有致、空间亲切宜人的滨水空间和景观风貌。打通门户节点,形成标志性城市空间景观轴线,打造具有独具特色的国际化热带滨江滨海花园城市风貌。
  5、重点突出滨水公共开放空间的规划和建设,扩大滨水活动空间。营造规划连续的滨水慢道系统,形成从西海岸到南渡江,再到江东的滨水公共开放空间,并利用开敞的绿化系统与城区连接,组成城市景观走廊;打通通江通海的视线通廊,构建生态景观廊道,在实现城市"透绿见蓝"、岸线"透光见海"的同时,让市民游客能更快捷的到达海边,打造主城区绿色慢行休闲系统。
  6、借助专业团队力量,在规划过程中注重挖掘并梳理南渡江及美舍河沿岸的历史脉络和文化脉络,讲好"海口故事",提高城市文化底蕴,进一步优化游客市民的旅居体验。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讲好“海口故事”,实现"面子"和"里子"双提升。
  7、增加夜间景观照明规划设计专篇,展现不一样的“夜海口”。结合海口市景观照明专项规划,对滨江滨海的景观照明开展专项规划设计,建议突出海上(水上)看海口、空中看海口的景观照明设计,重点考虑海口湾沿线、海甸溪两岸、南渡江两岸等区域,打造层次丰富、主题突出的特色景观亮化区,使之成为海口城市景观的新亮点新名片,展现不一样的“夜海口”。
  8、与时俱进,改变多年来龙昆南路、滨江路及一些主要路段人车不分(电动车与行人共行,机动车与电动车共行)的不安全隐患,以人性化为先的理念优先设计分行车道,可改变中间绿化带过宽(有的中间绿化带近10米)的原设计。以北京长安街为例,将国兴大道打造成视野宽阔的主干道。

政协海口市委员会关于报送《我市滨江滨海规划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的报告.doc     下载附件     在线浏览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