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日博365备用网站 >> 视察调研 >> 调研报告 >> 文章正文
调研报告
“我市渔民转产转业”课题调研报告
作者: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2017/03/06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拓展、重大涉海项目建设以及近海资源衰退影响,渔业发展空间受到一定程度挤压,渔民赖以谋生的资源逐年缩减,未来或将面临“无鱼可捕”“出港不如休息”的困境,成为潜在的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加快渔民转产转业是推动渔业供给侧改革、实现渔业转型升级、优化蓝色海洋生态、破解渔民增收难题的重要举措。为加快推进我市渔民转产转业,市政协常委会将“我市渔民转产转业”作为今年重点调研课题之一,由文日坤副主席带领省市有关专家、部分政协委员,通过市内调研、省外考察、专家论证的办法,对该课题进行了3个多月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一、我市渔业的基本情况

  我市土地面积2289.0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83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36公里,常住人口222.3万。我市为海洋大市,2015年海洋产业总产值264亿,约占全市GDP的22.7%。其中,海洋旅游160亿元、海洋工程62.85亿元、海洋交通31亿元、水产品渔业约10亿元,分别约占海洋经济的60%、23.8%、11.7%和3.7%。

  渔业经济在我市海洋经济中占比较小。主要分为海洋捕捞和水产养殖两大类,前者主要以中小型渔船近海作业为主,后者主要以海水养殖和内陆养殖(池塘和水库)为主。根据2016年最新统计数据,全市渔业乡镇6个,渔业村92个,渔业户7948户,渔业人口3.09万人,渔业从业人员1.75万人。2015年,全市海洋捕捞21494吨,内陆捕捞1489吨。我市目前共有海洋捕捞船2286艘,其中小型渔船2226艘(编内1292艘,编外772艘,“三无”162艘),大中型渔船52艘(编内48艘,编外4艘),辅助捕捞船8艘。目前我市没有远洋捕捞作业的船只,都是从事近海捕捞作业,作业方式主要是拖网、围网、流刺网、张网等。2015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6378.44公顷,总产量45820吨,产值9.87亿元。其中,海水养殖2156.46公顷,产量19001吨;内陆养殖4221.98公顷,产量26819吨。海口市水产养殖品种主要以罗非鱼(3000公顷)、南美白对虾(1040公顷)为主,还有观赏鱼、石斑鱼、鲳鱼、东风螺、牡蛎等品种。养殖方式有淡水养殖和海水养殖,淡水养殖以池塘养殖和水库养殖为主;海水养殖以高位池、滩涂和网箱养殖为主,主要集中在秀英区、美兰区、三江农场和桂林洋农场。

  二、我市渔民转产转业面临的形势

  (一)国家政策层面上对传统海洋捕捞业不鼓励、不支持

  农业部《关于印发国内渔业捕捞和养殖业油价补贴政策调整相关实施方案的通知》(农办渔〔2015〕65号)中,明确“严格控制海洋捕捞强度、实施减船转产”,海南省2015-2019年的任务是减船转产1312艘、功率101101千瓦。国家对海洋捕捞渔船的油补资金补贴将逐年减少,预计到2019年油补减少到当前的40%,一旦油补资金减少到一定程度或取消,以小型渔船捕捞为主的我市渔民难以维持生计。

  (二)近海渔业资源日益枯竭,渔获量逐渐减少

  一是长期过度捕捞,琼州海峡渔场经济鱼类资源已遭到严重破坏,部分品种已灭绝或濒临灭绝。二是捕捞技术日新月异,捕捞渔网的网目越来越小(俗称绝户网),致使捕捞幼鱼、幼虾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了近海渔业资源日益枯竭。三是电、毒、炸鱼等非法捕捞手段致使渔业资源遭受毁灭性破坏。

  (三)传统渔业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矛盾突出

  一是城镇化规模逐步扩大,养殖可用面积大幅度减缩,传统渔业以增加养殖面积促增产的养殖方式已不适应;二是城中村改造进程加快,旧城改造涉及到不少沿海渔村,渔民陆上土地逐渐被征用,渔船停泊港口消失、存放作业渔具的地方消失,许多传统渔民不再从事捕捞。

  (四)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传统水产养殖面积将会大幅度减少

  省政府高度重视保护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环境,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海岸带保护与开发专项检查工作有关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琼府办〔2015〕137 号)明确要求,海岸带高潮线200米以内的陆地水产养殖逐步退出。为减少水产养殖污染,减少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省、市政府均出台水产养殖污染整治工作方案,今后将关停对环境有污染的水产养殖,禁止水库、饮用水源的河流、湖泊内水产养殖。

  (五)小旧渔船多,捕捞生产、防避台风安全压力大

  我市97.3%的渔船为小型渔船(主机功率小于44.1千瓦),其中许多渔船已使用多年,安全隐患多,渔民无能力淘汰小旧渔船、造大船,也没有对渔船进行更新改造的条件。每年为保证生产安全和渔船防避台风安全,各级政府渔业行政部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六)海上航行通道安全与渔民传统渔场保留矛盾突出

  我市正处于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的新起点上,是环北部湾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港口,2015年3月被列入国家《“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15个沿海重要港口之一。我市的港口贸易量今后将明显增加,海上航行通道的安全至关重要。近年来,渔民传统渔场区的定置网及相关设施、作业渔船影响运输船只航行通道安全的事件呈上升态势,海上航行通道安全与渔民传统渔场保留矛盾进一步凸显。

  (七)传统捕捞渔民传承出现断层

  我市渔民捕捞大多属于家庭式的近海作业,捕捞技术落后,捕捞渔船一般是夫妻式小型渔船,渔民习惯早出晚归的作业方式,渔民的子女愿意继承父辈渔船进行捕捞作业的少,更多的愿意生活在城市里,生活和习惯城市化,传统捕捞渔民传承面临断层。

  三、省内外沿海城市渔民转产转业的成功经验

  (一)强化制度项层设计,引导现代渔业科学发展

  政府部门制定行业发展导向政策,在渔业优惠扶持政策、推进渔业转型升级及渔业项目实施等方面作出长远规划,保障现代渔业科学发展。青岛市为保障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编制了《青岛市蓝色粮仓建设规划( 2014-2020)》,将蓝色粮仓建设列入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明确。大连市水产养殖以海洋牧场为主,为促进渔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规范养殖用海,大连市海洋渔业局编制了《大连市养殖用海规划(2015-2020年)》。

  (二)优化产业结构,拓宽渔民就业增收渠道

  不断对传统养殖生产进行升级创新,不断增加水产养殖品种,积极探索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在体闲垂钓、潜水采捕、海鲜餐饮等方面多元化发展,挖掘渔业在旅游、餐饮、科普等方面的潜在经济增长点,如发展渔家乐、垂钓基地、渔业科普基地、养殖观赏基地等。政府引导发展渔业风情小镇、美丽渔村、赶海文化等,既拓宽传统渔民就业渠道,为渔民转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渔业人口的经济收入。

  (三)积极推动转型升级,增创现代渔业建设优势

  现代渔业相对于传统渔业,在生产方式、经济效益、持续发展等方面优势明显,传统渔业升级转型成现代渔业成必然趋势。陆地水产养殖业方面,发展集约化、工厂化养殖模式,养殖高附加值产品,如鳗鱼、观赏鱼、海参等。海水养殖方面,发展海洋牧场、深水网箱养殖等,大连的海洋牧场具有代表性,养殖面积约700万亩,年产值400多亿元,其养殖产品是高附加值的海参、鲍鱼等,在全国现代渔业发展中优势明显。海洋捕捞方面,一方面淘汰小旧渔船、造大船,一方面鼓励发展远洋捕捞,拓展远洋捕捞发展空间。

  (四)提高渔民再就业能力,拓展渔民就业空间

  一是以重新就业、自主创业、脱贫致富为目标,将渔民技能培训和子女职业教育摆在突出位置,着重提高渔民素质和创业就业的劳动技能水平。二是通过扶持渔业产业发展项目,营造创业环境、拓展就业岗位,让渔民对号入座,参与产业发展,获取相应收益。三是努力提高渔业合作化程度,通过扶持渔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充分发挥渔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管理、渔民自治和经营服务功能,提升了渔民组织化程度和渔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培育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提高渔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盈利水平。

  四、我市渔民转产转业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政策引导,发挥财政资金惠民作用

  政府针对渔民转产转业制定相应的转产、转业优惠政策,引导渔民改变现有的生产方式或转业从事其它产业,并在政策资金上予以扶持。建议可从政府征收的海域使用金、生态补偿金中抽出一定比例的资金,对传统捕捞渔民因退出渔场作业进行转产转业予以适当补贴,例如,我市港航控股回购镇海村渔船和渔具做法,既发展了我市海上航运业,又引导渔民转产转业,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二)引进大公司,推动小型渔船工具指标整合、造大船

  受制于国家“双控”指标限制,整合小旧渔船指标是我市造大船指标唯一获取途径。我市渔民的现状是:一没有资金整合小船工具指标造大船,二没有进行远海作业的技能。建议由政府或渔民集体引进大公司,整合现有小旧渔船的船网工具指标,造大船,渔民成立合作社,合作社以船网工具指标入股公司,由公司引领发展现代捕捞业,走向远海捕捞。

  (三)建设经营性海洋牧场,让渔民离捕不离海

  海洋牧场属于蓝色海洋经济,是一种资源修复型生态保护型经济效益型养殖方式,尤其是贝类底播养(增)殖方式,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渔业资源修复起积极作用;二是经营性海洋牧场结合休闲渔业,如发展潜水捕捞、海上垂钓等,带动经济效益可观;三是海洋牧场能较好地融入渔业风情小镇、美丽渔村、赶海文化等文化元素,对发展当地旅游作用明显,海洋牧场的运作也需要有船渔民的参与,为渔民转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渔民的经济收入。

  (四)出台规范渔业发展法规,做好做大海洋旅游文章

  我市旅游资源丰富,但产值占比不及三亚。2015年,我市接待过夜游客1225.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60.06亿元;三亚接待过夜游客1495.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02.3亿元,远高于我市。其中,我市过夜游客人均花费不到2000元,三亚则3000多元,游客在我市平均逗留1.6天,三亚是3天,这两项旅游业界核心指标,我市仅为三亚的60%左右。主要原因在于我市的旅游平台做得不够好,尤其是海洋旅游项目,缺乏吸引力,本市市民在周末和节假日都选择出市旅游。其次,省、市两级政府都高度重视发展休闲渔业,我市还没有一部关于休闲渔业的法规,能够在立法层面上规范和支持休闲渔业发展,拓展海洋旅游的空间。建议推动渔船休闲和垂钓合法化,充分利用我市现有资源,进行多方位的休闲渔业活动,促进我市海洋旅游经济发展。

  (五)发展渔业合作社经济,提升渔业组织化程度

  整合分散资源,发展合作社经济,努力提高渔业合作化程度。抱团聚力、整合现有的资源包括渔船、渔村和土地汇集成规模,通过合作转让入股等形式(可借鉴土地流转的方式),多方位的发展渔业经济。政府通过扶持渔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充分发挥渔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管理、渔民自治和经营服务功能,提升渔民组织化程度和渔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培育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提高渔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盈利水平。

  (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渔民再就业能力

  我市大部分渔民素质低且年龄偏大,被迫转产转业的捕捞渔民绝大多数只有初中或初中以下的文化水平,缺乏从事其他行业的信息和技能。绝大多数渔民转产转业还是选择了涉海或涉渔的行业,比如,浅海或围塘养殖、水产品加工、水产品运输等。政府应以重新就业、自主创业、脱贫致富为目标,将渔民技能培训摆在突出位置,着重提高渔民素质和创业就业的劳动技能水平,提高其就业创业的竞争力。

  (七)强化政策兜底保障,循序渐进推进转产转业

  为渔民转产转业提供政策保障,能减少渔民转产转业的后顾之忧。一是为转产转业过渡期渔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渔民转产转业需要时间适应,建立和落实过渡期渔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十分必要,让渔民有充分的准备转产转业;二是在国家、省一级对渔民转产转业资金补贴的基础上,市、区一级政府也应该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扶持,让渔民有足够的经济条件进行转产转业。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